CM6800内部原理与公版图分析
CM6800/C4800它是一个复合芯片,它常用于控制双管正激电路,
- 它上半部分是PFC控制部分PFCOUT,下半部分是PWM控制部分PWMOUT
- 这两部分相位相反,
- 13脚得到供电内部得到7.5V的参考,从14脚输出参考电压7.5V。
- 2脚和4脚用于检测线电压;
- 3脚检测线电流
- 15脚是电压反馈,内部的基准电压是2.5V;
公版图的分析
- 13脚VCC供电是由整流桥后的电压—–R14 ,R15滤波稳压后给VCC供电,另一路是二次绕组感应电压经整流,限流后做为可持续供电;
- 得到供电VCC以后就会从14脚输出7.5V的参考电压,经R58 C43 C41对1脚形成一个补偿;
- 14的的7.5V参考电压经R56, R57, R67, C48 ,C49给7脚
- 峰值PFC电流检测它的检测电阻安装在主开关管的E极,而平均值电流检测电阻安装在地线与整流桥的直流总负上,它测得是总电流;
关机保护电路:VAC是桥式整流后的输出,是未经PFC升压的节点,它并联的电容是非常小的,所以放电是非常快的;311V—–R1,R1-1, R2电阻分压后使Q1导通—-Q2不工作,pin16脚就不会被拉低而保护;
如果311V因下降的快而很小时—–R1,R1-1, R2电阻分压后使Q1不导通—–Q2就开始工作,pin16脚就被拉低而保护;
Cisco 3750电源板
- 绝大部分的FPC电路都是采用BOOST升压电路完成了,在待机时PFC是不工作;
- 检查该芯片L6561的工作条件,VCC通过电阻与311V相连说明在待机时此路有电;而且还分出一路给指示灯;
- MULT通过电阻分压来检测线电压【检测的是311V的电压】;
- CS是开关管的E极电阻检测的是线电流,可以发现是工作在峰值检测的PFC;
- INV电压反馈引脚,因为PFC电压不能无限升高以免损坏后面的电路,也是通过电阻分压的方式【检测的是380V的电压】
- TL431的R与K相连,相档于一个2.5V的稳压管,这样LM393的反向端都是2.5V的参考电压;同相端的电压是由PFC VCC分压而来;
- 如果L6561芯片的ZCD过零检测接口接地,该芯片也就停止工作了。
- 一路12V经R711经一个稳压管ZD710给LM393的2脚反向端提供6.3V的参考电压;另一路12V经R710、R714分压后得到5.143V的电压给同相端;此时LM393的1脚输出低电平;通过计算可知候如12V电压升到14.7v以后,此时同相端就大于反向端了就输出高电平了;【过压保护】
- R712是迟滞电阻,它使LM393的1脚不会频繁通断,如果没有则只要同相端一大于反向端立马输出高电平,哪怕是一个波动也会动作;
- TL431通常用于检测电流,Vin 2.5V R1 100K R2 3.01K 分得0.073V,那么LM393的反相6脚应为12.073V,同相端的波动电压只要大于12.073V,LM393就会动作;
- 去保护的方法可以将R812取消掉,这样反向端的参考电压就变成了14.5V,这样同相端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电压的,也就不会动作了。
- 有些电路采用电感的内阻来作为电流的检测,而不采用检测电阻;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两者的压差为0.073V,那么根据欧姆公式可得 电阻为0.00584
- 由以上的计算可知,当流过的电流越大,在这个电感检测电阻上的压差也就越大;
- 智能风扇控制,是通过温控的,在电路中是比较常见的;在常温下温度电阻的阻值比较大,所以Q630的EB只能流过很小的电流,所以EC也只能流过较小电流,此时风扇不转或转的比较慢;
- 当安装在散热片的温度上升后温敏电阻就会下降,则Q630的EB流过的电流变大,所以EC也流过电流成倍增加,此时风扇高速转动;
- 在线人为关闭PFC电路来判断电路是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可以将VCC与INV电压反馈脚短接,这样VCC供电电压肯定远远大于INV电压反馈电压,这样PFC芯片就不工作了。
- TL431过压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