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芯片级维修1
笔记本整机系统组成
主要由液晶显示模块、主机系统、电源、电池、键盘等组成。
液晶显示系统模块组成
主机系统的组成
工厂端常见的四大件叫法
主板南北桥架构
PCH主板架构,只有CPU和PCH,也可以叫只有南桥。
-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通常也称为微处理器。它被人们称为电脑的心脏。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组件,它的内部由儿百方个晶体管组成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其工作原理为:控制单元把输入的指令调动分配后,送到逻辑单元进行处理再形成数据,然后存储到储存器单元,最后等着交给应用程序使用。
- Blos(Basic-l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的全称应该是ROM-BIOS,意思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 芯片组(Chipset):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它就是“南桥”和“北桥”的统称,就是把以前复杂的电路和组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几颗芯片内的芯片组。北桥就是主板上离CPU最近的一块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PCI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南桥:主板上的一块芯片,主要负责I/O接口以及IDE设备的控制等。
- MCH(memorycontrollerhub):内存控制器中心,负责连接cPU,AGP总线和内存。
- ICH(I/Ocontrollerhub):输入/输出控制器中心,负责连接PCI总线,IDE设备,1/o设备等。 FWH(firmwarecontrller):固件控制器,主要作用是存放Blos
- I/o(Input/output):是计算机cPu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即,“输入/输出”,对于计算机的CPU来说,硬盘、鼠标、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等都属于外部设备,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 CMOS:CMOS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它来保护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现在的厂商们把CMOS程序做到了BIOS芯片中,当开机时就可按特定键进入CMOS设置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所以又被人们叫做BIOS设置。
- 显卡芯片附近一定会有显存颗粒;
笔记本电源架构
笔记本供电有两种方式,外接适配器或电池,不管是那种方式均有隔离保护电路,如下图所示
电阻在主板中的应用
- 电阻通常有导通、限流、分压、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逻辑信号等作用。
- 上拉电阻:EC—–经R3204电阻—–EC_RST,如果EC_RST为高阻抗时如悬空,电阻中几乎没有电流流过,在没有任何压降的情况下,电阻R3204的1脚为高电平;上拉电阻就是将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
- 侦测电阻即采样电阻,在主板的待机电路或在充电电路中均会采用小的电阻,一般10~20毫欧;
- 吸收电阻:当电阻与电容串在一起接地时,当有瞬间峰波时,会被吸收掉,不会对后级电路产生危害;
- 下拉电阻是输出电流【引脚通过电阻对地输出电流】,上拉是对输入电流【电源vcc通过电阻向引脚输入电流】
- 阻抗匹配电阻:用于传输线上,让高频信号传送至负载点,不会有信号反射到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率;
- 贴片电阻、排阻脚位定义:图1中pin5、pin10测一次,pin1、pin6测一次,一次直通,一次为2K,则其它对应的都为2K;图2是对立一组;图3一般pin1接VCC,其它都是上拉电阻的作用。
电容
- 耦合电容:在高速传输电路中需要对高频信号进行传递并且需要隔离直流电压的影响,所以均会采用高频耦合电容来实现;
- 自举升压电容:通常每颗电源管理芯片至少有1到2颗自举电容,其作用是做信号耦合检测功能,其目地是检测输出信号有没有产生,如下图所示:
- 尖峰吸收电容:在很多电中各防止上电的瞬间或者中途遇到一些尖峰波影响后级电路,采用电阻与电容组合来实现尖峰吸收电路。
- 时序电容:很多电路需要满足上电时序要求,需要采用电容进行加速或延迟从而达到电路时序要求。
- 加速电容:
电感
- 电感的特性: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以及储能作用。
- 抗干扰电感:一般在电源的输入回路中一般都会串联电感,主要是做抗干扰,当输入瞬间有尖脉冲到来时,电感可以有效阻挡尖脉冲防止脉冲进入下级电路,同时此电感也做了一级保护,假如后级负载短路电流超过电感额定电流,电感会自动烧断从而切断了电源。
- 保护电感:实际在设计时很多芯片供电前均采用小型电感来替代保险丝,这些电感起着关键性作用:
a.可以做滤波。
b.另外防止负载过流电感会自动烧毁切断了电源,从而不影响前一级电路.
c.如果设计上需要改变,就不需要更改PCB,有效节省费用,
- 低通滤波电感:低通滤波器是充许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但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不能通过,如下电路中的电感L28/L27/L26与C240/C216/C242/C282/C279/C294,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
- 网络耦合电感:在主板电路中有一颗重要的电感就是网络耦合电感,只要有RJ45端口的主板均有网络电感,其作用主要是做网络信号藕合匹配等等
二极管
- 单向导电的应用:可以采用2只二极管实现2路供电一路输出。
- 与门二极管电路应用: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下图二极管的正极全部并连在一起,如果想让MUTEAMP#输出一个高电平,就得满足D3706/D3705的负极输入信号全部为高电平,输出端才会有高电平产生,这种电路在笔记本主板上90%均会采用。
- 钳位二极管,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VIN电压(假设为18.5V)经过R2/R3串联分压,分压后电压为7.6V此时D6正极电压为7.6V,负极电压为3.3V,因此正极大于负极且超过其导通压降0.7V。D6导通后二极管正极只会比负极高出0.7V,因些A点电压被钳位 4V左右,钳位二极管一般在USB接口或VGA接口旁边,用于防静电如图所示:
场管
- 场管的特性:
- 常规PMOS在电路中的应用1:PQ22为PMOS管在此电路中主要用于电压切换,当使用电池时候CHEON为H.此刻 MOS管完全导通,这时候BATT电压直接转换成VIN电压。
- 12V的BATT通过5678pin——-PQ22的体二极管——123pin此时得到11.5V的电压———G栅极也得到12V电压【因为PMOS是从D向G流出来的】
- 因为PMOS管它的G栅极要比源极S低4.5V以后才能导通;通过计算11.5V对电阻PR3, PR4进行分压得到2.7V左右,此时就可以完全导通PQ22了,不会经过体二极管了,分压的条件是PQ2场管得导通;
- 常规PMOS在电路中的应用2:VIN电压通过PQ301与PQ302之后产生P3电压,但是2颗MOS 管的栅极全部并联在一起,当P2EN 信号为L,时这时候PR304与PR306分压,在2号位置产生一个1.72V左右的电压,此时2颗PMOS管同时打开最终会产生P3的电压,当P2EN为高的时候P3不会产生。
- VIN的19V从5678pin——PQ301的体二极管——-123pin处19V【PQ301的G也是19V因为PMOS是向外流的】——–PQ302的5678pin是0V【PQ302的G也是19V因为PMOS是向外流的】
- 判断MOS管的引脚